半夏的中文学名与科学分类解析
植物学分类
半夏(学名:Poria cocos)属于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分类特征如下:
界 | 植物界 |
门 | 被子植物门 |
纲 | 单子叶纲 |
目 | 兰目 |
形态特征
叶片特征
- 心形至心状卵形叶片
- 叶脉5-7条基出
- 叶柄长15-30cm
花果特征
- 佛焰苞管状,长6-10cm
- 浆果直径约1cm
- 蒴瓣6枚
生长环境
喜温暖湿润气候,生长于海拔300-1500m的林缘或溪边阴湿处。
药用价值
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(《中华本草》2020年版)其活性成分包括:
- β-谷甾醇(含量≥0.8%)
- 有机酸(总量≥2.5%)
- 多糖类(水溶性≥30%)
文化影响
《诗经·邶风》记载"半夏藁藁",宋代《太平御览》收录12种半夏相关应用方剂。近现代文献(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)明确记载其炮制方法及临床配伍规律。
现代研究
研究机构 | 研究方向 | 发表时间 |
---|---|---|
中国药科大学 | 抗肿瘤活性研究 | 2018 |
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| 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| 2020 |
广东省中医院 | 临床毒性实验 | 201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