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踏莎行·明月别枝惊鹊》诗歌鉴赏
词作背景
辛弃疾创作《踏莎行·明月别枝惊鹊》于宋宁宗开禧元年(1205年),当时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,词人借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收复河山的壮志。
词作赏析
全词通过描绘夏夜自然景象,暗含深沉的家国情怀:
- 上阕写景: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,以动态自然画面展现夏夜静谧。
- 下阕抒情: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,借丰收意象反衬壮志难酬的苦闷。
艺术特色
修辞手法 | 通感、拟人、借景抒情 |
意象选择 | 明月、清风、稻花、蛙声 |
情感表达 | 隐忍中见激昂,哀而不伤 |
文学影响
该词被收录于《宋词三百首》,其“情景交融”的创作手法对后世婉约派词作影响深远。
历代评家如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评价:“豪放之中有沉郁之致。”
延伸阅读
- 《宋词三百首》(朱祖谋编)
- 《辛弃疾词选注》(夏承焘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