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讲新生儿黄疸的认识

2025-07-23 浏览次数 3

新生儿黄疸科学认知与护理指南

一、黄疸基础知识

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72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皮肤、黏膜及巩膜黄染现象。

1.1 病因分类

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特点:肝酶不足 + 胎红素堆积 + 血液稀释
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/代谢障碍/排泄减少

1.2 黄疸分级标准

  • 轻度:黄疸仅限面部
  • 中度:颈部及躯干
  • 重度:四肢及臀部
  • 危重:出现嗜睡/拒奶/反应差

二、临床诊断要点

2.1 观察指标

重点监测每日胆红素波动值(生理性波动≤5mg/dL,病理性波动>5mg/dL)。

2.2 实验室检查

  • 总胆红素(TBIL)
  • 直接胆红素(DBIL)
  • 血常规 + 凝血功能
  • 肝功能 + 腹部B超

三、处理规范

3.1 光疗适应症

  • 足月儿:12小时内出现黄疸
  • 早产儿:体重<2000g + 24小时内出现黄疸
  • 血总胆红素>12.9mg/dL

3.2 光疗技术参数

项目 标准值
光疗波长 470-570nm
照射距离 30-40cm
每日照射时长 16-20小时

四、家庭护理建议

4.1 母乳喂养指导

按需喂养(每2小时一次),24小时内达到6-8次/日。

4.2 皮肤护理要点

  • 每次喂养后清洁口腔
  • 每日温水擦浴(水温37±1℃)
  • 避免暴露于直射阳光下

五、随访管理

出生后1周复查黄疸,持续超过2周需进行病因排查(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《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(2020年版)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