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熙熙攘攘”的规范用法解析
一、词义解析
“熙熙攘攘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"疆埸翼翼,黍稷彧彧。玄王桓拨,来相燕保。 松柏斯兑,寿考维祺。保此京师, 熙熙攘攘,以绥四方"。
1. 核心含义
- 描述人群密集状态
- 强调动态的喧闹场景
- 隐含积极的社会氛围
2. 现代释义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七版定义为:形容人声嘈杂,往来频繁的样子
,适用于以下场景:
适用场景 | 语义倾向 | 文献依据 |
---|---|---|
商业街/市场 | 中性描述 | 《古代汉语词典》P456 |
历史典籍 | 褒义表达 |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注 |
网络语境 | 需谨慎使用 | 《网络语言规范白皮书》2023 |
二、误用示例
常见错误类型:
- 误用于静默场景
- 混淆"熙熙攘攘"与"熙熙和乐"
- 过度使用导致语义重复
三、正确用法
1. 现实应用
《人民日报》2022年春节报道使用:"熙熙攘攘的春运大军中,志愿者提供温暖服务"。
2. 文学创作
茅盾《子夜》描写交易所场景:"钟声里,熙熙攘攘的投机者争相下单"。
3. 教学应用
建议教学步骤:
- 解析《诗经》原始语境
- 对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
- 分析《网络语言规范》警示